本文作者:admin

券商“高频”并购来袭,下对cp是谁?国信证券低调“开吃”,推进速度或超预期

admin 2024-08-27 15:45:01 214
券商“高频”并购来袭,下对cp是谁?国信证券低调“开吃”,推进速度或超预期摘要: ...

  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 华夏时报

  日前,(002736.SZ)发布《关于筹划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事项的停牌公告》,拟以发行A股股份方式购买万和证券控制权,并于8月22日停牌。

  一则低调的并购公告,搅动了资本市场。不是此前热闹的,也不是,中小券商再次成为了cp的主角。

  不过,次日的A股券商板块几乎没有亮眼表现,公告后第二天(23日)有并购题材的券商全线走强,上涨4.51%,海通证券和国泰君安股价分别上涨1.75%和1.22%。

  多位分析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券商短期内密集更新并购进展,或标志着行业内整合进程进一步提速。本次整合为同一实控人下的券商牌照合并,完成后国信证券的资本实力将进一步增长。并购重组整合浪潮在即,中小券商的股权出让成为主旋律。

  低调停牌

  8月22日,国信证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持有的万和证券股份。本次重组事项,公司具体收购的标的资产范围尚在协商讨论中,最终以各方签署的正式协议为准。

  本次交易事项尚处于筹划阶段,公司目前正与标的公司各股东接洽。初步确定的发行股份购买资产交易对方为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交易对方持有标的公司总股本的53.0892%的股份,为标的公司的控股股东。

  非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刘嘉玮分析指出,本次国信证券相关收购事宜,是年内继“西部+国融”“浙商+国都”“国联+民生”后又一公告并购重组进展的案例,券商短期内密集更新并购进展,或标志着行业内整合进程进一步提速。

  6月21日,公告正在筹划以支付现金形式收购国融证券控股权;7月16日,浙商证券公告称,证监会已受理公司提出的关于国都证券变更主要股东及实控人的申请;8月8日,公告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的草案,拟通过发行A股股份的方式向国联集团等45名交易对手方购买其合计持有的民生证券99.26%股份,交易价格为294.92亿元。

  刘嘉玮认为,在不超过三个月的时间内,四起并购案例更新进展,对于并购重组并不常见的证券行业来说已属高频,或标志着行业内并购整合将显著提速。国信证券收购万和证券,是深圳市国资内部的一次整合,落地难度相对较小。

  根据公开信息,国信证券控股股东为深圳市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下称“深投控”),而深投控的实控人是深圳市国资委;万和证券控股股东为深圳市资本运营集团有限公司,其实控人亦为深圳市国资委。深圳市国资委旗下两家券商的整合难度相较不同控股股东旗下券商的整合来说大大缩小。

  同时,2023年末国信证券净资产达到1105亿元,而2023年末万和证券净资产仅为54亿元,两者相差悬殊,对后续两券商各部门整合和人员安排较为有利。在控股股东和员工安排阻力较小的情况下,预计国信证券收购万和证券的难度较为有限,推进速度亦或将超出市场预期。

  在非银金融行业分析师陈福看来,国信证券并购万和证券有助于深化股东及区域赋能,提升自身资产及业务规模。更大的意义在于,一方面整合深圳国资委旗下券商牌照与资产,提高深圳国资委控股国信证券比重,未来区域及股东赋能更加便捷深入;另一方面,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有望定向募资配套资金,估值兼具吸引力,有助于提升自身的资产规模,发力泛财富、资本中介等业务投入。

  据2023年年报,万和证券共有8位股东,前6位股东均是深圳国资委实控,合计控股95.33%,股权结构简单。万和证券2023年营收5亿元、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净资产54.47亿元,2023年净资产/净利润分别排名证券行业第84名/第99名。

  陈福指出,考虑国信证券前三个月PB均值约为1.05倍,若以发行股份形式全资购买万和股权,估值对价适中。国信证券作为2024年一季度净资产及净利润均排名上市券商第9的头部券商,自身并购万和证券后排名提升有限。万和证券盈利主要以自营投资和经纪贡献,拥有25家营业部(广东省外17家),拥有员工839人,业务及人员整合摩擦成本相对较小。

  行业并购提速

  可以看到,从2023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首提“培育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证监会指出“将支持头部证券公司通过业务创新、集团化经营、并购重组等方式做优做强”,到《关于加强证券公司和公募基金监管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意见(试行)》公布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的路线图,券商行业并购案例接连涌现,如“国联+民生”“浙商+国都”“西部+国融”。

  最新报告指出,“国信+万和”组合的出现,或将带动券业并购重组持续升温。往后看,国信证券和万和证券同属深圳国资,企业文化、经营理念等方面或较为相近,后续整合分歧概率预计较小,看好两者整合协同效果。

  报告进一步分析称,复盘历史,券商合并涉及个股多跑赢板块和大盘。从收购方来看,2015年4月15日,发布收购同信证券100%股份且次日复牌的公告,次日起连续11日涨停,2015年4月16日—2015年4月30日东方财富累积涨幅达185%,同期上证综指累积上涨8.8%,券商指数累计上涨1.6%。

  从收购标的来看,2014年7月25日,宏源证券公告与申银万国重大资产重组方案,2014年7月29日—2014年12月9日宏源证券累计涨幅达242%,分别跑赢上证综指和券商板块210%和113%。

  刘嘉玮分析指出,近年来在做大做强证券行业,打造航母券商的政策导向下,证券行业内的并购整合案例显著增加。但由于国内证券经营牌照仍较为稀缺,不同省份、不同实控人旗下的券商通过并购重组方式做大做强的难度仍然较大,且后续部门整合和人员安排均是无法回避且较难处理的问题。在此情况下,不同券商控股股东的高效协调就显得格外重要。

  从过往案例看,与广州证券的成功整合,离不开中信证券股东中信金控和广州证券原股东越秀金控的顺利合作和高效推进。

  刘嘉玮认为,随着更多券商并购重组成功案例的落地,示范效应有望逐步加强,行业内整合提速可以期待。

  在刘嘉玮看来,未来一段时期并购重组仍将是证券行业的重要风口和投资风向标。高效整合将加剧行业的马太效应,推动优质的具有核心竞争力的航母券商加快形成。而随着优质龙头券商的逐步增加,券商整体资质有望显著提升,进而改善行业发展前景,凸显行业投资价值,行业的alpha有望逐步显现。在当前时点,具备投资价值的标的仍集中于优质头部券商,涉及并购重组并能顺利推进且有望实现高效整合的上市券商亦可重点关注。

  “小作文”四起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券商并购的持续升温,各种“小作文”蜂拥而至,从大券商到小券商,从上市券商到非上市券商甚至是影子券商。

  近期火爆的,仅旗下东莞证券股权转让一事就成为了近一年市场的关注热点。

  8月初,在深交所互动易平台上,有投资者针对锦龙股份与的并购重组进展问了又问,公司给予了情况不属实的回答。

  对此,《华夏时报》记者致电锦龙股份,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互动易平台的回复是官方回复。

  一位接近中银证券的内部人士在接受《华夏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没有听说过与锦龙股份合并的事。

  不仅是锦龙股份,国泰君安和海通证券,中金公司和中国银河的合并传闻也是沸沸扬扬,但始终未有官方辟谣和进一步公告。

  “两个上市券商的合并有些难度,没有上市券商收购非上市券商容易一些。”一位非银行业资深市场人士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近期的并购案件多为后者,不过,此次国信证券并购万和证券更多体现为地方国资对资源分配的重新考量,以此整合旗下券商资产,这与此前跨区域外延收购券商牌照有所不同,也是开启了新的模式。

  提起地方性券商的整合,上市券商的整合也是呼声高涨,毕竟作为安徽的两大券商,能够强强联合打造航母级券商,想象空间确实不小。

  对此,《华夏时报》记者向两家券商发送正式采访函,华安证券回复表示,公司与国元证券是兄弟单位、合作伙伴,双方在各领域保持了良好合作与良性竞争关系,促进相互学习和共同进步。目前公司无应披露未披露的重大事项。

  国元证券则回复称,如有相关披露事项均会根据法律法规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分析师吴一凡指出,当前政策自上而下推动券商并购重组,行业集中度有望被动提升。重点关注三大方向的潜在机遇,一是业务协同、区域协同、做大做强驱动下的并购重组;二是产融结合、回归主业指引下的央国企间股权转让、国资整合民营等;三是同一实控人、同一区域间的券商整合等方向。

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