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8日,在第十二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微短剧国际传播论坛”上,上海戏剧学院主创的红色文旅短剧剧本《景云里》获颁“国际微短剧大赛”优秀奖。


《景云里》获颁“国际微短剧大赛”优秀奖
景云里建成于1925年,毗邻上海多伦路文化名人一条街,被称为中国“文化名人第一里”。上世纪20年代后期,鲁迅、陈望道、茅盾、叶圣陶、冯雪峰、柔石等一大批中国现代文学代表人物,不约而同走进景云里,让这条平常弄堂成为文化名人云集的大本营,更成为进步文化的策源地。1930年3月2日,鲁迅、柔石、冯雪峰等人,从景云里出发,去往几十米开外的中华艺术大学,参加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成立大会。

剧本《景云里》概念海报(AI制作)
为纪念抗战胜利80周年、左翼作家联盟成立95周年,并响应国家广播电视总局“跟着微短剧去旅行”创作计划的号召,《景云里》短剧计划于2025年上线。该剧剧本由上海戏剧学院院长黄昌勇教授担任监制,上戏电影学院肖湘宁教授担任总编剧,廖媌婧副教授担任制片人,带领上戏艺术硕士(MFA)团队共同打造。
肖湘宁教授向澎湃新闻介绍,该剧讲述了男女主人公携手打造上海红色文旅戏剧空间“景云里”的创业故事,戏剧性地重现了多个著名的红色历史场景,融入鲁迅家宴、内山书店等文青日常,以“戏中戏”手法,演绎了一群“后浪”艺术青年与左翼作家的跨时空浪漫对话。该剧解锁上海红色地标,彰显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旨在打造一部兼具历史厚重感和艺术表现力的精品短剧。

剧本《景云里》几大看点
“2024年国际微短剧大赛”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际合作司、网络视听节目管理司共同指导、四川省广播电视局主办、成都市广播电视台承办。大赛以“与时剧进、秀我中国”为主题,聚焦“记录时代 礼赞中国”“开放合作 机遇中国”“巍巍华夏 大美中国”“创新创造 智慧中国”“创新剧本 未来中国”五个维度,多维呈现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参赛作品涵盖现代都市、历史文化、乡村振兴、非遗传承、成长励志等多种题材,经过初审、复审、终审,最终100部优秀作品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