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传媒行业作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载体,将面临重要的抉择与变革。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下新闻传媒界热议的话题。
9月13日,在上海报业集团澎湃新闻主办的“拥抱系统性变革”2024外滩新媒体年会上,来自科技业界和澎湃媒体的嘉宾们围绕“智能时代的媒介变革:传媒业在AI浪潮中的机遇与挑战”话题展开了圆桌对话。
MiniMax(稀宇科技)总编辑、副总裁彭韬,百度媒体业务部新媒体解决方案负责人赵晖,
澎湃新闻CTO、派生万物CEO孙挥,澎湃新闻数据新闻副总监兼主编吕妍参与了讨论,圆桌由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周葆华担任嘉宾主持。
AI改变传媒
十年前,时代的关键词是“移动互联网”,而十年后,生成式AI及大模型已经吸引了世界的目光。生成式AI究竟发展到了什么阶段?生成式人工智能能为主流媒体带来哪些改变?
赵晖介绍,百度的生成式AI在传媒领域主要应用于三个方向。首先是文本类、图片类、视频类内容的创作生产;其次是新媒体形式的创新,比如数字人、元宇宙;第三是运营方式的创新,通过结合百度生态体系,与媒体的产品运营和策划相融,实现运营增值。
圆桌现场
在赵晖看来,垂类智能体的应用将是未来值得探索的方向。他表示,有信息差门槛的知识信息、数据信息等专业智能体可以为百姓提供服务,利用信息差的方式实现内容的运营和增值。
“本质上来说人工智能和新闻媒体都是新闻挖掘处理的过程,都是将海量的信息经过挖掘、处理,再传递给用户。”彭韬认为,AI技术和新闻传媒行业具有天然的应用匹配性,在文本、音乐合成、视频生成等方面,AI技术都能提供处理技术上的支撑。
那么对主流媒体而言,置身于生成式AI的浪潮中,又应该如何适应并利用好相关技术呢?
孙挥介绍,在2023年初,澎湃就对AIGC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并持续迭代。时至今日,澎湃已经将AI智能技术整体地嵌入进采编流程,有效地提高了新闻采编的时效性与精确性。
“用数据讲故事”是数据新闻的核心,数据新闻的生产中该如何利用好AI工具提升生产效率?作为融合度较高的新闻生产团队,澎湃新闻数据新闻副总监兼主编吕妍认为,澎湃数据新闻团队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地尝试将新技术应用于合适的内容中。
“我们希望利用过去可视化的报道优势,深入浅出地给公众科普AI关键动向。”在吕妍看来,AI在澎湃数据新闻可视化中占据多重角色,一方面是作为新兴的技术工具,另一方面则是可以作为报道的题材与内容。
AI应用的痛点和挑战
孙挥认为,站在技术公司的角度,明确高频应用的场景是AI落地最难之处。与此同时,技术和采编团队还需要通过磨合对AI产品不断反馈优化,并对技术能力本身进行识别与筛选。
“我们能明显感到人工智能的技术难度和天花板比之前媒体转型过程中所接触到的交互新闻或者数据可视化技术要高得多。”吕妍坦言,在内容层面,新的智能技术层出不穷,机遇和挑战同时存在。
赵晖指出,AI技术发展至今,高频场景已经被广泛推广。下一步需要从广泛度和深度化、细节化方面继续打磨。比如在媒体领域里,会有更细化的应用场景的出现,像短视频脚本生成、主持人台本生成、领导讲话风格训练的生成,这些都是结合应用过程中发现的应用场景,而这种应用场景经过训练后可以做到的。
“媒体对人工智能技术的实践程度前提在于人才的培养,一是媒体从业者对生成式AI技术的了解,二是高校对于学生AI的课程和训练。”赵晖认为,产学研三驾马车如果可以齐头并进,将会对媒体与人工智能的结合产生有力推动和影响。
彭韬在发言中提到了人工智能技术和传媒行业结合的四个痛点。他认为,当下首先面临的是信息的真实性与安全性的问题,这也是大模型应用在新闻传媒行业最需要解决的问题。其次,在媒体的AI技术落地上如何选择最具性价比的方案,也是值得探索的。第三是怎么把技术和应用场景结合起来,这就涉及专业人才的培养。最后,化到生产需求上,这个中间不仅是空间,也需要各方推动的工作。第四点,当前的政策法规对媒体使用人工智能模型的相关情形还存在一些模糊地带,需要进一步明确。
传媒业AI的发展前景
未来,生成式AI技术将对传媒业带来怎样系统性的改革?
赵晖认为,未来传媒业一定会有更多应用场景、智能体矩阵的落地。
在吕妍看来,传媒业的AI发展空间非常广阔,但发展过程也需要从内容规划层面、品牌层面、运营层面进行努力。
“生成式AI技术对媒体以及全社会的传播系统将带来非常大的冲击。”本次圆桌讨论的嘉宾主持周葆华表示,AI的应用空间非常广阔,一定要将其与更多元化的媒体工作场景相结合。
周葆华总结,过去一些知名度较高的媒体品牌是基于传媒人对内容的丰富积累,而在AI时代,需要媒体人在日常工作中与AIGC强强结合。不仅如此,学界和业界、技术与内容的相互合作与交织,都会让媒体在系统性变革的浪潮中迸发出更强的生命力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