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台风“贝碧嘉”影响,9月16日的上海风雨交加。公安消防迅速行动,供水供电全力保障,医疗力量加强值守……记者在一线采访了解到,上海各地各部门始终把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放在首位,积极应对台风引发的各类灾害,尽快恢复超大城市的正常运行。
跨前一步部署,“避风港”温暖人心
16日一早,“贝碧嘉”在上海浦东临港新城沿海登陆。东海大桥早已提前封闭,洋山港暂停作业。
记者在上海临港集卡综合服务区“司机之家”看到,不少集卡司机在这里躲避风雨。休息室内摆放着床位,餐厅里红烧肉、卤鸡腿、韭菜炒鸡蛋等菜品供应丰富,无人超市24小时售卖火腿肠、毛巾、洗发水等物品。今年45岁的集卡司机张克伟说:“台风天,有这个避风港很暖心。”
临港投控集团党政办副主任范建荣表示,“司机之家”连日来抓紧调集物资、改造空间,将床位从30多张增加到了80多张,停车场能停放的车辆也从680辆增加到了近800辆。
屋外狂风暴雨,屋内安全舒适,这样的“避风港”上海部署了很多,主要面向卡车司机、建筑工人以及各类需要转移避险的人员。“我们昨天中午到的南洋中学安置点,这里有矿泉水、泡面等。”一位来自中建八局徐汇滨江项目的建筑工人说。
跨前一步部署,细节之处尽显大都市的暖心安排。在中国福利会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奉贤院区,为了保障孕产妇和患者的中午就餐需要,医院职工食堂准备好了饭菜,对外开放。
在上海市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社区“长者食堂”照常开放,持续为辖区内需要帮助的老年人提供送餐服务。“我们昨晚开始驻点在食堂,今天一大早开始打包助老餐,保证送餐任务顺利完成。”曹杨新村街道老龄办负责人乔丹说。
快人一步处置,大都市“放心”运行
上午7点07分,上海市黄浦区张家弄一居民家中窗户外的铁皮雨棚半悬在空中,摇摇欲坠。消防队员立即出发,经过约10分钟的处置,雨棚被成功取下,危险解除。
上午7点55分,上海市浦东新区台儿庄路一棵行道树倒在路边,影响周边车辆通行。处置人员合力将树木移到人行道上,约5分钟后,道路恢复畅通。
应急抢险,分秒必争。“贝碧嘉”横穿上海,一些地方出现树木倒伏、供电中断、房屋受损、道路积水等情况,有赖于抢险人员以快人一步的速度抵达现场处置,上海的城市运行正全面恢复。
国家电网上海电力公司数据显示,179个抢修驻点、306支专业抢修队伍24小时待命。上海市绿化和市容管理局的数据显示,截至16日中午12时,上海1214支次绿化防汛应急队伍参与抢险,已处理行道树倒伏2500余株、断枝2000余枝;另有13万余人次环卫应急保障人员在岗值守,清扫路段6700余条次。
有城市运行的系统保障,更有面向老百姓的“最后一公里”关怀。在上海市崇明区绿华镇绿园村,村干部们通宵值班,得知独居老人钱汉兰家里玻璃破碎,村干部们第一时间赶到老人家中,帮老人封住门窗,防止雨水涌入。
全方位举措,提升台风应对能力
应对75年来登陆上海的最强台风,超大城市不打无准备之仗。
“菜篮子”关系到老百姓的饭桌。记者在上海市徐汇区宛平菜市场看到,摊位各色新鲜蔬菜应有尽有,菜价也与平时无异。
记者从上海市徐汇区了解到,为了确保市场供应不断档,区商务委积极组织区域内菜市场管理公司、超市卖场企业做好与主要批发市场的批零对接,增加产品储备的种类和数量,协调各市场开展货源储备。据统计,中秋节期间,上海市徐汇辖区内菜市场每日预储备蔬菜129.7吨、肉类32.9吨、水产8.1吨。
台风期间,防汛压力增大。据上海市防汛办介绍,上海自14日起所有水闸加强排水,截至15日上午8点上海全市外围108座主要水闸累计排水184闸次,将各站点水位降至2米左右。
记者从上海市气象局获悉,自9月11日起,上海市气象局与上海市防汛指挥部、水利部太湖流域管理局开展十余次联合会商,分析流域降水情况,并通过“防汛直通车”“应急直通车”等机制与防汛、交通、公安等部门实时通报最新气象预报预警和实况信息,提示做好防御措施。同时,利用智慧气象系统持续为数十家城市运行管理单位提供“零时差”气象服务信息。
9月13日以来,中国气象局上海台风研究所观测团队分别在陆家嘴、临港新城以及小洋山三处地点开展台风野外观测,针对台风对超大城市、超高建筑的影响展开观测,助力上海进一步提升台风应对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