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产业格局深度调整的背景下,中国制造在"量"的积累背后正处在向"质"转型的关键阶段。
中国作为一个连续14年稳居世界首位、贡献全球30%制造业增加值的超级工业体,不少地区仍呈现出"大而不强"的产业特征,供给侧也存在“多而不精”的挑战,简而言之就是缺乏优质供给。
这背后原因也很简单,随着全国产业规模的急速扩张,供给量增长,许多产业带也由于行业门槛低、商家竞争模式单一,展现出“同质化”竞争的问题。落到企业上,只能通过不断压缩成本、降低售价来争夺市场,最终导致利润压缩、创新乏力,陷入经济学中"低质量均衡陷阱"的恶性循环,成为“沉默的大多数”。
但同质化竞争终将走向死胡同,中国经济要高质量增长,必须要进行供给侧升级,这不仅仅是为了应对全球经济贸易环境的变化,更是产业自身转型升级面临的急迫需求。
当变化传导至消费端,电商平台作为供需匹配的核心枢纽,其竞争模式也正在发生转变:今天互联网用户已经逐渐见顶,增长变得更难之后,大家意识到单纯依靠价格优势获取的GMV神话已不可持续。过去一年里各大平台纷纷在退款售后等消费者体验上推出新举措,同时围绕商家的经营生态上面下功夫,总而言之都是在为获取新增长而努力。
就在今天国际关税形势复杂、扩内需的背景下,拼多多再次推出“千亿扶持”计划,坚定高质量发展战略,通过更广泛的商家覆盖群体、更大力度的扶持政策,发挥平台经济作用,推进产业带加速进入“新质供给”阶段,构建多方共赢的商业生态。
中腰部产业带加速进入“新质供给”
在山西吕梁山脚下,文水县的养殖户们世代与黄牛为伴,却始终困在"亿元产值,分毫薄利"的怪圈里。2019年,当李诗宣把七块钱包邮的鸡腿挂上拼多多时,评论区涌现出一片质疑:比菜市场还便宜的肉能吃吗?这是文水这个养殖大县第一次直面品牌缺失的切肤之痛。
作为一个常住人口不过三十七万的小城,文水拥有近3500家肉牛养殖场,肉牛年出栏量过二十七万头。但传统的销售模式,让文水肉制品的名气仅停留在批发商、档口之间,成为诸多高价肉的陪衬。隔壁有国家地理标识的平遥牛肉能溢价50%时,文水人只能在微薄的利润中苦撑数十年。
李诗宣感到不甘心,他决定把屠宰场搬进冷库里,并在零下18℃的车间里较上了劲——人工精修褪毛、增加排酸锁鲜工艺、特制冷链包装,每道工序都藏着对"低价等同于劣质"偏见的反击。
去年8月,当李诗宣的“途象”终于拿到了平台黑标认证的那天,大家都围在拼多多后台看数据:入选百亿补贴的牛头肉销售额蹭蹭上涨了好几成,复购率飙升20倍,文水牛肉也有大爆款了。
这场始于七块钱鸡腿的逆袭,恰逢中国产业带升级的历史窗口,像文水这样获得流量扶持、数字化赋能的县域在拼多多的"千亿扶持计划"里有上千个。
自2023年4月由赵佳臻出任拼多多联席CEO后,他正式提出高质量发展战略,过去两年拼多多坚定执行该战略,并始终坚持“消费者和商家的利益优先于平台利益”的原则,目前已卓有成效。
去年以来,拼多多相继推出“百亿减免”“电商西进”“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等系列政策,以减免+扶持并举的方式,通过助力头部商家的新质转型,诸如山西黄牛肉、连云港海鲜、惠东勃肯鞋等一批新质供给涌现,带动地方产业带走上转型之路。数据显示,去年四季度首批进入新质商家扶持计划的农产区、产业带达到上千个。
不久前,拼多多再投千亿,扶持对象不再仅限于头部商家,而是将范围扩大至中腰部商家,让更大范围的产业带,以及更多沉默的中小商家都能从中获利,像文水县一样走出一条新路子。
“千亿扶持”加码新质商家
2024年第四季度,拼多多营收突破千亿关口,达到1106亿元。这一强劲的财务表现,既为拼多多实施“千亿扶持”计划提供了坚实的资金基础和底气,也验证了"价值竞争"商业可行性。拼多多坚持高质量发展战略的这一条路径是正确的。
今年初,拼多多宣布成立“商家权益保护委员会”,由赵佳臻挂帅担任委员会主任,统筹平台治理、招商、客服、技术、产品等团队,全面研究商家需求,收集商家反馈意见,优化商家经营体验,完善商家服务机制。
此次“千亿扶持”惠商计划正是商保会牵头主导。赵佳臻表示,基于公司对高质量发展战略长期坚持取得的成效,也缘于公司对当前市场机遇的精心研判推出该计划。“此次‘千亿扶持’,是真金白银的投入,不喊口号,只动真格。”
在成都双流彭镇,47岁的邱亚敏(花友称“海妈”)俯身修剪一株蓝莓盆栽,枝叶间缀满的果实缩影着她20年的创业轨迹——从电脑城打工妹到拼多多园艺顶流,她让四川盆花冲破地域藩篱,更让“种果赏花”从都市中产专属变成千万家庭的阳台日常。
2023年,在传统电商流量见顶的焦虑中,一位成都别墅业主的阳台震撼了海妈,原来其满架朱顶红全购自拼多多。海妈连夜研究数据,发现了平台“水果强心智”与园艺需求的交集。次年1月,“海蒂的花园”拼多多旗舰店上线,日均订单破200单,一款29.9元蓝莓盆栽更成现象级爆款。
“枝叶间挂果的成就感,比刷手机治愈多了!”用户评价道,这场破圈背后,是拼多多“新质供给”战略与都市园艺趋势的共振。2024年下半年,平台将果苗纳入百亿补贴,通过精准流量匹配,让蓝莓、柠檬等水果盆栽从“小众爱好”跃升为都市青年的精神刚需,海蒂的花园也迎来了几次销售爆发。
海妈团队借势推出“30天包活”售后险,复购率超55%,3月预售、6月按单培育的模式,甚至破解了夏季运输损耗难题,让淡季也有稳定的现金流。
四川拥有有野生花卉5000余种,却因“小而散”的种植模式,被规模化的云南、广东甩在身后。今天在“千亿扶持”项目里,“海蒂的花园”同样成为平台加码扶持的品牌之一,目前平台通过“黑标”“官方认证”“回头客好店”等资源为“海蒂的花园”加持曝光,并推出直播专项扶持流量,让园艺知识更广泛地传播和分享。
如今,在海蒂和噜噜的花园苗圃基地里,海妈正带领着团队,试图改写“小而散”的局面,让四川花卉搭上电商快车,踏上通往全国美的征程。
中央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根本目的是希望借此弯道超车实现超越,而非过去40多年的“追赶”逻辑。海妈这类新质商家生意的增长,符合拼多多在供给端的升级预期,商家通过新质商品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需求,既为商家打开销售的增长,也为用户提供了好商品与好服务,还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珍贵价值。
平台新质供给的“供需”双向赋能
今天的竞争形势下,赵佳臻表示,平台敢于牺牲短期利益,啃硬骨头,以实现长期的生态建设,这体现了平台的战略定力和责任感。
在拼多多试图构建的商业生态里,是通过平台买单,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推动优质供给涌现,消费市场增长来达到多方共赢。最终平台也能收获用户复购粘性以及优质商家的忠诚度。
在供给端,拼多多通过“百亿减免”“新质商家百亿扶持计划”等一系列减免+扶持的举措,降低商家成本,助力产品升级,推动产业带转向"新质供给"。
在需求端,去年下半年以来"电商西进"政策以包邮方式打开西部市场,"超级加倍补"活动通过现金+流量补贴,前两轮订单突破6100万单,也让商家找了新的增长引擎。
而今天“千亿扶持”计划落地的首批惠商新举措,也符合供需两侧的建设升级:供给侧,拼多多正式启动“2025多多好特产”专项行动,将深入全国农特产区,帮扶全国“土特产”触网大循环;需求侧,百亿补贴频道新增“100亿商家回馈计划”,针对特定商家发放100亿元优惠券,帮助他们做大生意。
往年此时,连云港商家只能眼巴巴等到九月梭子蟹上市,但拼多多运营团队给他支了个狠招——用湖北小龙虾和进口海鲜填满淡季货柜。近日,“多多好特产”专项小组首站已经来到江苏省连云港市,他们带来的不仅是流量,更是深入调研当地水产行业,带来一套定制的组合拳。
“水产是典型的非标产品,我们希望从产品、运营等全方位入手,为商家规划成长路径,并通过扶持一批优质商家,带动产业带高质量发展。”上述负责人表示。除了小龙虾,近日挪威三文鱼腩、北极甜虾、大西洋鳕鱼段等产品也迈入了连云港成熟的海鲜冷链物流体系里,并且成为平台爆款。
回到竞争角度,拼多多的“千亿扶持”计划可能在短期内会带来一定的财务压力,但从长期来看,将促进产业的良性发展。在消费升级与制造转型的交汇点,拼多多的千亿扶持不仅是商业策略,更是推动中国产业带跃迁的一次重要驱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