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驾驶车辆加速上路 保险服务亟待创新跟进

无人驾驶车辆加速上路 保险服务亟待创新跟进

admin 2024-09-18 上海软文合集 56 次浏览 0个评论

  来源:金融时报 

  作者:戴梦希

  今年,以“萝卜快跑”为代表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在北京、武汉等多个城市正式落地,受到广泛关注。尤其是下半年以来,自动驾驶利好政策频出,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在内的多个城市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式,推动无人驾驶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打造无人驾驶产业高地。

  产业变革催生了新的风险保障需求,保险业如何护航智能汽车行业健康发展?《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针对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特点和产业发展规律,保险机构正在不断探索相关保险产品和服务,但现阶段仍有保险责任划分、定价模型及数据积累等诸多障碍需要逾越。

  面临多维度新兴风险

  所谓智能网联汽车,是指具备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和自动控制或与外界信息交互,乃至协同控制功能的汽车。

  自2015年5月国家首次正式提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目标以来,在政策支持、技术研发和实践应用的相互促进下,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快速发展,技术不断迭代升级。这不仅催生了全新的风险管理需求,也对现有保险产品体系提出了挑战。

  近日,中国太平旗下太平再保险(中国)有限公司联合中国亚太再保险研究中心最新发布的《智能网联汽车保险创新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认为,随着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等级的提升、网联功能的引入以及驾驶主体由“人”向“自动驾驶系统”的转换,随之带来功能安全、预期功能安全、网络安全、数据安全等多维度风险挑战。

  不同于传统车辆主要是人为驾驶行为带来的风险,自动驾驶汽车则依赖于软、硬件系统的安全性,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保险产品的开发和运营面临较多不确定性。

  车车科技CEO张磊对记者表示,自动驾驶汽车的技术故障风险、网络安全风险等都是传统车险尚未有效覆盖的领域。如果是由自动驾驶系统质量引发的安全风险,如何定责也成为当下面临的一大难题。

  “当自动驾驶模式开启后,车辆发生事故时的责任首先由车险进行赔付。而事故的第一责任人不仅限于驾驶员,还可能是车辆的制造商或运营方。”张磊举例道,如果车辆由小鹏制造,则小鹏汽车将是责任人;如果由萝卜快跑运营,则萝卜快跑服务平台需承担责任。

  正如张磊所言,责任划分是自动驾驶保障要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在责任认定和主体转变方面,《白皮书》提到,一些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开启过程中,仍存在安全员或驾驶员与汽车的互动,出险后的事故责任认定相对传统情景更为复杂,不但会导致保险公司的调查成本升高,还可能导致赔偿处理的时间延长。

  而更高等级的无人驾驶发生的事故则多由网络、车辆系统故障或环境感知等因素导致,责任主体也将从传统汽车的驾驶人转变为车辆的运营方、制造方或技术提供方,保险产品的投保主体也应转变,但目前市场上的保险产品尚未完全适应这一变化。

  另一大需要攻克的难关是定价模型及数据。智能网联汽车新增了各类传感器等硬件设备,自动驾驶算法也在不断更新迭代,使得承保理赔数据的稳定性和充足性在现阶段还较为不足,给风险分析和定价模型架构提出了诸多挑战。

无人驾驶车辆加速上路 保险服务亟待创新跟进

  自动驾驶保障初探索

  随着无人驾驶车辆的加速“上路”,很多民众越发担忧用车的安全性问题,尤为关注是否有无人驾驶专属保险产品,一旦发生事故保险公司怎么赔?

  《金融时报》记者了解到,在智能网联汽车保险的政策法规制定方面,2023年,工信部等四部门联合发布《关于开展智能网联汽车准入和上路通行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试点使用主体应当在保障道路交通安全的前提下,为车辆上路通行购买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强制保险以及每车不低于500万元人民币的交通事故责任保险。

  此外,北京、武汉、深圳等地也相继出台政策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保险产品项目的研发和落地。不过,目前国内尚没有统一的智能网联汽车保险标准,各地政策存在差异,未来在跨区域运营时可能存在适用性问题。

  从保险产品研发情况来看,在当前已落地的智能网联汽车示范运营案例中,投保的险种主要包括传统车险、责任险及意外险等。

  人保财险总裁于泽在2024年中期业绩发布会上表示,对于智能网联汽车蓝海,公司储备了很多创新产品和条款,重点关注人机定责及相关责任范围界定问题,满足消费者对于智能网联汽车保险保障的多样化需求。据于泽透露,我国的智能网联汽车仍处于测试向上路过渡阶段,上千台车在测试区上路,赔付率极低,而且也很稳定。

  针对自动驾驶场景,目前保险业还在积极探索开发相关保险产品,但主要存在两方面挑战。一方面,《白皮书》指出,对于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和应用场景中可能发生的意外事故和侵权责任,保险公司缺乏专属保险产品来提供针对性保障。尽管部分地区已经通过特别约定的形式将测试期间的风险事故纳入赔偿责任,但尚未形成标准化的保险产品。另一方面,由于智能网联汽车融合了大量的通信技术,因此还会面临网络中断、黑客攻击等网络安全风险,现有的保险产品并未对此类风险进行覆盖。

  不难看出,智能网联汽车的快速发展,已经催生巨大的保险需求,无疑将形成潜在的特色车险增量市场。

  多方协同搭建保险服务体系

  由于智能网联汽车技术快速迭代,并且涉及汽车、通讯、计算机等多个领域, 仅依靠保险公司自身的专业能力很难提供全面优质的保险服务。业内人士认为,跨行业的资源整合和合作是搭建智能网联汽车保险服务体系的关键,保险公司、再保险公司、车企及运营商、保险科技公司等通力合作,可形成优势互补。

  具体而言,保险公司主要负责开发个性化的智能网联汽车保险产品,设计保险条款和费率,并对事故发生进行理赔服务。在产品落地后,通过不断积累保险数据,保险公司需要持续优化产品,客观评估相关风险。

  再保险公司主攻智能网联汽车风险定价模型和评估体系,协助保险公司更精准地进行产品定价,并对风险评估模型进行优化和迭代,使保险产品更符合车企和消费者的保险需求。

  以太平再保险(中国)为例,其智能网联汽车创新项目组基于多年研究及外部机构合作成果,开发了智能网联汽车精算定价模型,针对特定场景完成了车上人员责任险和产品责任险的费率测算,已初步形成了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保险解决方案。

  车企的优势在于拥有大量自动驾驶相关的车辆运行数据,有效利用、合理分享这部分数据可以协助保险公司进行风险监控和事故定责,为保险产品及服务的运转创造必要条件的同时,促进产品设计和定价模型的不断完善。保险科技公司可以通过先进的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技术,推动保险行业的数字化转型,优化保费定价和理赔效率。

  《金融时报》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人保财险目前正在积极与各主流车企合作,持续开展包括APA(自动泊车)、AEB(突发危险车辆紧急制动)等智驾功能对于特定事故出险率影响的有效性验证。车车科技自主研发了自动驾驶实时精算保险模型,实时分析和评估与自动驾驶相关的各种风险因素。该模型利用车辆的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设备收集大量实时数据,结合先进的数据分析技术和人工智能算法,动态调整保险费率和条款。多方主体协同打造智能网联汽车保险创新生态圈,势必将推动智能网联汽车保险产品与服务创新的加速落地转化。

转载请注明来自亚星官网-亚星开户-亚星会员开户,本文标题:《无人驾驶车辆加速上路 保险服务亟待创新跟进》

每一天,每一秒,你所做的决定都会改变你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