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唐婧 北京报道 9月23日,为维护季末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中国人民银行(下称“央行”)以固定利率、数量招标方式开展了1601亿元7天期和745亿元14天期逆回购操作。其中,公开市场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加15个基点。
当天公布的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1.7%,与上期持平。公开市场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为1.85%,上期为1.95%,下降10个基点。央行上一次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为2月9日,当时利率为1.95%。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告诉记者,本次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下降属于7月22日OMO降息后的补调,是政策利率体系联动调整的一部分,并非实施新的政策利率降息。
7月22日早间,央行将公开市场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由1.80%调整为1.70%,并将7天期逆回购操作调整为固定利率、数量招标;随后公布的7月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显示,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下调10个基点;当日下午,常备借贷便利(SLF)利率联动下调:隔夜期下调10个基点至2.55%,7天期下调10个基点至2.70%,1个月期下调10个基点至3.05%。7月25日,为满足金融机构中长期资金需求,央行“加场”进行了月内第二次MLF操作,并将MLF利率下调了20个基点。
这都意味着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的政策利率地位进一步强化。央行行长潘功胜6月19日在2024论坛上明确表示,未来可考虑明确以央行的某个短期操作利率为主要政策利率,目前看,7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已基本承担了这个功能。其他期限货币政策工具的利率可淡化政策利率的色彩,逐步理顺由短及长的传导关系。
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告诉记者,央行此次开展14天期逆回购操作旨在增加跨季流动性供给。考虑到7月7天逆回购操作利率下调10个bp,所以此次14天期逆回购操作利率也跟随调整,并与7天期保持稳定利差。这有助于稳定市场流动性供给,保持市场资金平稳运行。
将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
9月23日,潘功胜出席在澳门特别行政区举办的第二届中国—葡语国家中央银行及金融家会议并致辞。潘功胜表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中国人民银行将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提高货币政策调控精准性,为中国经济稳定增长和高质量发展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
其中,“加大货币政策调控强度”的表述引发了市场的广泛关注。此前,央行有关部门负责人在解读8月金融数据时也提到了这一点。该负责人表示,货币政策将更加灵活适度、精准有效,加大调控力度,加快已出台金融政策措施落地见效,着手推出一些增量政策举措,进一步降低企业融资和居民信贷成本,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
“增量政策举措”也不是新提法。就在8月中旬,潘功胜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将进一步谋划新的增量政策,继续坚持支持性的货币政策立场。
9月5日,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邹澜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回答有关“增量政策”的提问时表示,会继续密切关注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调整情况。同时,中国的货币政策将继续坚持以我为主,优先支持国内经济发展。
一是总量上,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推动社会综合融资成本稳中有降,支持巩固和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
二是结构上,以金融“五篇大文章”“两重”“两新”等重点领域作为重要工作抓手,持续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重点领域、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力度,更有针对性地满足合理消费融资需求。
随着美联储9月降息靴子落地,人民币汇率面临的外部压力减轻,市场对我国货币政策如何更加给力抱有高度期待。9月20日,新一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出炉,1年期和5年期以上LPR均未调整,1年期LPR为3.35%,5年期以上LPR为3.85%,均较上一期保持不变,市场对降息的预期落空。
9月24日上午9时国新办将就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央行行长潘功胜、金融监管总局局长李云泽、证监会主席吴清将在本场发布会上介绍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在此背景下,这场新闻发布会是否会公布“增量政策举措”成为了市场焦点。
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院院长章俊认为,9月LPR未调降的事实并不能视为货币宽松的终止,降息、降准、公开市场国债净买入依然是年内央行宽松的三个路径。章俊还预计,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可能优先政策利率调降。原因在于,存量房贷利率下调有利于稳定房地产价格、从而促进消费,契合宏观政策加力促消费的取向。而降息对长债收益率的影响更为直接,可能会使原本拥挤的交易进一步聚集。
章俊介绍,目前存量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高于新发放个人住房贷款利率74BP,较大的利差可能会加剧居民提前还贷的趋势。2023年2季度以来,个人住房贷款余额已经连续5个季度负增长,从高峰的38.9万亿元,累计收缩1.1万亿元。
等额续作MLF可能性较大
王青认为,在资金面较为平稳的背景下,近期央行持续实施大额逆回购操作,主要是为了对冲9月15日到期的5910亿MLF,以及税期走款等资金面波动,这也是上个月的操作模式。按照央行此前公告,9月15日到期的MLF将于9月25日续做。考虑到当前宏观政策将向稳增长方向持续用力,央行会引导市场流动性处于相对充裕状态。
截至9月23日11:00,间同业拆放利率(Shibor)短端品种涨跌参半。隔夜品种下行1.1BP报1.921%,7天期下行7.0BP报1.859%,14天上行1.1BP报2.004%。从回购利率表现看,截至9月23日16:45,D(银行间质押式回购7天期利率)加权平均利率报1.8850%,高于政策利率水平。
王青认为,尽管9月末之前还会处于政府债券发行高峰期,加之9月属于财政收入“小月”,支出“大月”,资金面有趋紧态势,但央行会通过逆回购、续作MLF以及公开市场买卖国债等政策工具组合,有效调节市场流动性,月末资金面波动幅度会继续处于偏低状态。
他还判断,25日央行实施等额续作MLF的可能性较大。考虑到受贷款发放规模较低影响,当前银行体系流动性较为充裕,9月降准的概率较小,四季度落地的可能性更大,主要是为了支持政府债券发行。另外,在降准空间有限的背景下,用降准置换到期MLF的可能性很小。
在降准空间方面,王青曾告诉记者,目前金融机构的平均法定存款准备金率大约在7%。考虑到之前的几次降准中,已执行5%存款准备金率的部分法人金融机构都没有降准,很可能意味着5%就是当前存款准备金率的下限。这意味着我国还有2个百分点的降准空间,如果每次下调0.5个百分点的话,还能降准4次。
事实上,针对降准降息等政策调整的时点,邹澜在9月5日召开的国新办发布会上也有所回应,他认为“还需要观察经济走势”。邹澜还称,综合运用法定存款准备金率、7天逆回购、中期借贷便利还有买卖国债这些工具,目标是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至于降息,则仍然受到“存款搬家”和银行净息差压力的双重制约。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